出發去九州前和父母吃早餐,爸爸突然問我我的童年是否快樂,我不加思索的說一般而已,我覺得小時候的我都被人看扁,活在哥哥的陰影下,深感很難有出頭天,加上又覺得家人都偏愛哥哥。我爸聽了好像有點不服,因為爸覺得我們這一代物質生活已經比他們的大大改善,所以一定應該比他們快樂。這點我不同意,我從來沒有怪家人沒有好好的照顧我,現在回頭看看過去,他們沒有時間來陪我們,就是因為拼命賺錢,讓我和哥有更好的生活;偶爾他們回家脾氣不好,對我們動粗(不是暴力的那種),都是因為壓力太大所致;他們對我們百般限制,不許我們在沒有批准下出去玩,是怕我們會誤入歧途,沒有他們的嚴厲,亦不會有現在守紀律的我。我是感恩的,可是也不代表是快樂的童年。
獨個兒去豪斯登堡主題公園,我想起了我們一家人第一次出門的一些片段。當時年紀小,應該是五歲吧,距離現在也28年了,只記得我們去了洛杉磯的迪士尼主題公園。我們第一個玩的景點是一個巫婆屋,我被嚇到淚流滿面和放聲大哭,在旁的媽媽一直安慰著我,說著不要怕。當時感受到的是在面對恐懼時,一種很實在的溫暖,保護和安全感。可是這種感覺好像只是在那次出現過,在我念書和投入社會後所面對的問題,都是靠我自己一個撐著。我沒辦法奢求家人可以給我同樣的安全感,我想爸媽應該是覺得我有能力去處理問題而不需要他們的協助。好的方面是我已經可以完全獨立去謀生,他們也可以安慰,有點兒可惜的是我沒有覺得太多的家庭溫暖。有時候看到朋友們定期和家人吃飯,心裡都會羨慕也會想我自己對爸媽又是不是付出不夠?我的想法是不是很自私,就是想跟哥一樣得到父母的更多愛惜,但連一點時間都不想付出給他們?雖然,一家人不該存有對等交易的概念,可是我又怎可以對家庭沒有責任心但又要求他們的照顧?
也許,爸媽把安全感的性質改變了,當時的努力工作繼而讓我們衣食無憂的成長才是他們覺得首要。儘管我沒有感受到他們的溫暖,我有信心只要我踏出第一步,建立了互動,放下我個人的固執和偏見,我們是可以延續兒童時候的家庭溫暖。趁大家都健在,不要耽誤時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