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1 October 2013

穿梭各境界之間

自少在香港的兩家天主教學校長大,因此對別的宗教認識有限。人越大,接觸到的人和事都相應增多。特別是多了佛教朋友在身邊出現,有意無意中,對佛教多了認識,所以更想跳出框框,去認識更多的東西。不是說要挑戰現有的價值觀,偶爾新的東西帶進來的衝擊,或許是自我增值的機會吧。

首站到了馬來西亞吉隆坡,之前都來過好幾次。感覺都沒有甚麼好,能夠吸引到我的觀光點,通常都是那些回教色彩濃厚的清真寺。對回教的認識不深,大概只知道他們不吃豬,早晚都要禱告。最近的吉隆坡多了很多來自中東的遊人,整個城市都不太一樣了。Jalan Bukit Bintang一帶多了中東餐廳;中東語的店開得多得是;色情和非色情按摩女郎的目標都在中東客上;男同性戀人們公然在街上牽著手大搖大擺的走路。被國家長期高壓禁制,出國就大解放,這樣代表了甚麼心態?好歹馬來西亞都是個回教國家,卻為其它國家的人提供著為滿足長期禁慾後的各種聲色犬馬。旅遊的有否專重自己和當地的信仰?當地的人,又有一點堅持嗎?在這城市裡,本來已經缺乏的安全感更顯得蕩然無存。

之後一站的加德滿都是個沙塵滾滾的城市。雖然為尼泊爾第一大城市,但是比較完整的大概只有一條由日本人捐獻而蓋成的道路。感覺很像印度加爾各答,因為亂中有序!比較有系統的應該是在觀光區賣紀念品和照相機的店鋪。在酒店附近,司機經過了好幾次一家賣羊的店。店主在店外牽著幾隻活生生的羊,店內卻進行宰羊的過程!我沒有看到他在宰羊,可是在一個早上,我看到兩個開著眼的羊頭(沒有連著身體的喔!!)被放在宰割檯上,不知店外的羊看著同伴已被身首異處會有何感想?

跟著,一直都在參觀印度教廟宇,其實大部份廟宇都不開放內部讓非印度教徒參觀。這個不難理解,畢竟印度教都是個很莊嚴的宗教,縱然給我們進去,他們祭祀時的symbolism超多,沒有導遊解釋下,遊人難免會發出種種不同的騷擾。下午我到了一所印度廟,一個收費導遊主動上前解釋,我覺得價錢合理便接受了他的“導航”。幸好遇上了他,他除了英文了得,對裡面的知識都很瞭如指掌,他知道可以拍照的位置。大家猜猜他第一個叫我拍照的地方?河邊的露天火葬場是也!!我沒覺得有甚麼可怕,基本上看到的是一堆燃燒著的木頭,屍體們都在木頭一下,沒有一部份是外露的。唯一被從木頭冒出來的白煙讓我被葷覺得有點不自在,或許這是心理因素吧。

在印度教徒聚居的地方逛,剛巧遇上了當地重要祭神節日。沒有做好資料收集的我,看到很多貨車前都放了花環和祭品,難道他們在祭車身?接著,我看到一隻睡姿趣怪的動物,身體躺在階梯上,凌空撐著僵了般的四肢。過去看看是哪一頭動物,可是看不到。接著外行前走了幾步,看到有村民在家門外宰活雞。我相信我剛才看到的,大概應該是頭已經沒劈了頭的羊!!基於附近和羊身沒有血跡,我相信階梯並不是“案發第一現場”,或許是羊頭被取走祭神,人們稍候要吃掉羊身。跟著都要小心的走,因為看到越來越多祭神過後留下的大量血跡和白米。為了避免冒犯,還是不要踩上。還有,幾分鐘後,我看到一個羊頭放在一輛貨車前面,細問後,原來當天人們在祈求道路亨通,所以都在偶爾都看到信徒拿著放了羊頭的盤子在街上穿梭!每個地方的祭祀都受當地文化和傳說影響,可能很多人覺得用血的祭祀很殘忍。不過,我比較關心的是在稠密的住宅區進行血祭會不會引起衛生問題。

有一天其中一個景點是一家在山上的佛教廟,看到了接近日落的景色,很讚的是難得加德滿都天氣不錯,藍藍的天空沒有被市內的沙塵遮擋。心裡突然明白了何謂觀自在。原來在局外看著混亂的都市份外清晰和美麗。

從繁華鬧市走進了神聖莊嚴之地,再從而體會到內心平靜,繼而會心微笑。很多執著有多好笑。

經過了這次旅行,對自己都多了了解。一下是一個簡單的自我評核成績表:

大開眼界的程度:前所未見
抵禦更大震撼的能力:倍增了
面對挑戰的勇氣:超有信心
包容度:逐步改善
祝福別人:達到了
欣賞/改善自己和別人的長短處:仍須努力
不同宗教和文化的認知:加深了
不同意的:都有不少
加深了解的意欲:提昇中

Saturday, 19 October 2013

馬來風光

久違了的馬六甲,令我失望了。

本來計劃去父親出生的地方,出發前,突然動員了父親向姑母打聽以前家的地址。憑著街名和附近地標,我問過幾位在當地長大的70/80後朋友,那條街名,他們從來沒有聽說過呢。這應該他們以前的居所屬於戰前時代蓋的,現在都已被市區化了。也有可能父親一家人並不是住在市區一帶。

沒有頭緒下,唯有打消這個念頭。去了著名的”雞場街“懷舊區。街道中的閒晃,走進了一所峇峇娘惹博物館,一位身穿Kebaya的職員帶我穿梭館內的展覽廳。之前在檳城都去過類似的博物館,原來這裡的跟檳城的都屬於同一個老闆擁有的。檳城的主要展出傢俬,馬六甲的主要展出娘惹的服飾和首飾。當時單看傢俬已經覺得以前的峇峇娘惹對生活有很高要求,而且工匠的手藝令人嘆為觀止。這次看到首飾,更加使我驚嘆前人的財富和心思。雖然不能拍攝首飾,可是我沒有半點不滿,因為我和導遊有著很好的互動。我一直發問,她一直用心和專業地為我解答。她不是娘惹,但是對娘惹的東西有很深厚的認識。我的問題絕對沒有難倒她喔!她跟我說,峇峇娘惹人為來自第一代中國移民和當時土生女人的後代。土生女人,血統上並不是現在的一般馬來女人,因為現在的多是來自印尼的後裔。若果峇峇娘惹人繼續或其它人通婚,恐怕他們會慢慢被“滅族”。可惜,現實世界裡面,這正在進行中。

13年前來過一次馬六甲,印象中的雞場街,是個民風純樸,擁有各種傳統馬來和娘惹美食和文化遺跡的地方。自從被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後,感覺東西都變得很商業化。街道兩旁都充滿了主打遊客生意的紀念品商店和咖啡廳。再找不到吃kaya烤麵包和喝白咖啡的冰室。吃娘惹菜的餐廳多了,不過,看來是因為遊人才開的,除了裝潢外,沒有半點地道味道。最離譜是竟然連賣娘惹糕點的店或小販都看不到!!娘惹糕製作很花時間,加上以免糕點裡面的椰子漿成份會變壞又要在短時間內出售,重要的時娘惹糕一班多高糖和高脂肪,現在的人們都吃的健康,因此在沒有甚麼利潤下,人們寧可做別的賺錢生意。長期下去,相信峇峇娘惹文化未到下世紀就已經會消失。

大勢所趨,你會選擇隨波逐流,還是堅守原有的價值觀和習慣?

眼見馬來西亞的多個主要城市都在現代化,我希望古色古香的怡保和檳城,在前進的同時政府都會投放資源去保育和向世界展示真正的文化遺產

回到吉隆坡後,我對沒有吃到娘惹糕點而耿耿於懷,誰料我在一個小型food court裡面看到有!!還有我最愛的kaya kueh!!! 店長說我很幸運,因為平常在下午茶時段已經售罄的糕點,我在當天晚上7點還買到!我在想他應該在為他們的出品在說好話吧。不過,這些糕點是我期待多日後才吃到,覺得份外好吃,份外珍惜。

Monday, 14 October 2013

尼泊爾,我明白了

今年很幸運,每次到訪的國家都給予我非物質的收穫:在烏克蘭的核電廠旅程,親身感受到人為災害的無耐和人性的醜惡和光輝;日本的大自然之旅,讓我了解到人和大自然的和平相處的雙贏局面。作為本年度的年終之旅程,這次首次來到尼泊爾會有甚麼感覺呢?老實說,這是我第一次在外遊初段已經開始產生要提前離開的念頭。

第一,害怕的是在加德滿都酒店開水刷牙時看到水帶黃色的!!翌日早上,在酒店吃了人生最難吃的一份酒店早餐,接著在一整天在沙塵滾滾的市區觀光,衛生情況不禁令我對當地的食物產生了恐懼。以為減少進食就會避過腸胃不適,誰料,我去了4整天,頭三天我只吃了5餐加上自己帶去的餅乾,瓶裝水和汽水,結果還是拉肚子,兩天腹瀉了不下8次。到了小城市Pokhara,住的酒店雖然有比較乾淨的自來水,可是因為能源短缺,市內酒店的熱水通常只在早上5-10點和下午5-10點供應。加上,在一天的不同的時段都會間歇出現突然電力暫停幾秒到一分鐘的狀況。

生活的需要,如乾淨的食水,食物和電力供應,在我們生活的地方已經是個理所當然的必需品。但是在地球的另一端,對某些人可能是種奢侈品。

之前有一個錯覺,以為在發展中國家的人對外國人都很奸詐。有點驚訝,尼泊爾人在不是太好的生活條件下,卻很樂意用心很幫助人。他們有說,他們國家印度教徒都很受佛教的影響,篤信因果報應相信。不一定要當慈善家,最少也不該作偷呃拐騙的惡事。從事服務業的當然希望拿到消費,但是依我的觀察,他們不會當面點我給了他們多少,拿錢的一刻還帶著感激的眼神。

有時候自己會否對生活要求太多?工作上經常會遇上要求多多的人,不管是同事或客人,這些人每時每刻都在扭盡六壬去猜度別人,專門去找別人的錯處而為自己爭取一絲利益或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這些人的心真的會快樂嗎?既要想出理據去攻擊人,又擔心會被人家反咬一口而出醜,得到的會跟自己的壓力成正比嗎?

佛家相信,人的"sufferings"是源自"desires"。我不信佛,但是這是個很有智慧的理論。我不想suffer,自然就得減少desires。這幾天在尼泊爾,可是每當要吃飯的時候都好苦惱,既要充飢,又怕會再次因水土不服而拉肚子。身上不是沒錢,可是這刻的問題已經絕對不是錢能夠解決。孤軍作戰,有一點無助和無耐,慶幸現在的資訊發達,一眾朋友們在facebook都為我擔心和打氣。在行程的最後一天,我似乎已經克服了拉肚子的狀態,終於可以一天吃三餐。這有可能是因為身體已經適應了。不過,更有可能或許是我已經完全接受了在近乎沒有選擇下,為了生存,不得不克服自己去放下某些堅持繼而去融合當地的生活。

這幾個月沒有甚麼奢華的享受,確明白了自己有多幸福。很多人的眼中,我每次出遊後把照片上載的動作,都是在炫耀。不過,我沒有因為這樣被人家說而感到不愉快。相反,我認為上天給自己有比較多能力和機遇去感受世界的同時,我又何不把自己的體驗和大家分享。既然不能改變到人家的想法,我亦沒有必要去試圖改變人家。知音的朋友會明白我的原意,我還是認為其它的人終於有日會知道我沒有炫耀的意思。

去過這次尼泊爾,我認為拿到好的東西不是必然,是一種生命中的Bonus,浪費物質,特別是食物,其實很對不起其它沒有基本物資的人。所以,要真係現有,物質和非物質的:

在歸家不滿的航班上,很多人身邊都有多空的位置,我的那一排卻坐滿了。不過,我飛了四個航段,不是有兩個航段被免費提昇嗎?我賺了。
因為座位比較後,晚下機,所以等候辦理入境加拿大的手續時大排長龍。不過,在後排座位有我之前共事過的同事之餘,也交到了其它首次見面的同事,更和他們有開心的對話和看到他們工作時的認真的團體精神。我賺了。
回家的巴士看不到相熟的司機而要守規矩的付車資。不過,我之前出發的時候,有很熱心的朋友在10點後沒有巴士到機場的晚上和我吃晚飯和甜品後開車把我送去機場。我賺了。

原來對某些人來說快樂是透過在不同的sufferings中拿到。但是,感恩活著的每一天,懂得去學習生活的點滴智慧,我認為這樣的快樂更來得心安理得和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