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5 August 2014

少年H

近半年來,個人覺得最值得反思,又有很多討論題材的一部電影。第一個大前提,應該是說儘管是侵略國,發動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戰爭,不一定是每個市民的意願。相反,對民生造成很大的傷害。例如電影裏面的一家人,父親本來是個洋服師傅,最終因為戰爭強逼住在神戶一帶的外國人遷走了,無法維持生計下,被逼去當消防員;住在他們旁邊的鄰居,一個跟共產黨有聯繫的人被逼害和被捕;又有一個以反串演唱維生的娘娘腔歌手,就因為被徵兆入伍而構成的壓力逼至吊頸身亡。這些老百姓,沒有一個說要打仗,只渴望平淡的生活,卻被戰爭搞得慘。

終於,空襲到了神戶,整個城市都被炸得片片碎,很多人被炸死或活活燒死。空襲時,爸爸去了消防局當值,媽媽和兒子卻奢望鎮守在家裡,保護財產,卻敵不過熊熊火光,而要撤退。他們一直信奉基督教,堅守著一些原則。家裡大火了,把貼在牆上提醒他們要感恩的標語已經著火,他們沒去埋怨的時間,拼命地逃命。這段拍的很好,火燒標語象徵著他們的堅守已經受到考驗,他們還會繼續堅持下去嗎?媽媽是個很有責任心的人,面對著烈火,她想到的竟然是要保著為婦女團體代管的政府債券。幾歲的兒子比她頭腦清醒得多,說生命比所有東西重要她才死心,才懂保命。這段戲看了很多次,我還會覺得觸目驚心,片中有人急智生的場面,有反思的位置:這生命受到威脅時,我們是不是要拚死繼續忠於一些價值觀?

在世的,在戰爭結束後,被安排在臨時房屋區,資源缺乏下,可以吃到白飯的人已經相當幸運。這家人的妹妹剛從鄉下回來,帶了一些不錯的白米回家。他們團聚的同時,住在旁邊的小孩聞到飯的香味,媽媽二話不說便做了一些飯糰拿出去了。兒子不爽,媽媽便說施比受更有福。當自己都快兼顧不到的時候,你會不會繼續捨身幫助別人?

沒有絕對的對或錯,此片卻給了我很多思考的空間,也令我佩服日本終於出現了批判二次大戰的電影。第一次看是在國泰航班的娛樂系統上,已經是去年12月的時間了。上個月去日本,買了DVD回來。雖然沒有英語或中文字幕,還是很值得收藏和一看再看的電影。導演降旗康男,永遠是我最欣賞的日籍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