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1 September 2013

飛機雲 (1)

每次離開日本的時候,腦海裡面都會滿載著旅程的每個點滴,感覺每個到訪都尤其獨特之處,讓我不禁再三回味。好像這次在九州,四國和本州西部這些比較少外來觀光客的地方,我不但看到瀨戶內海的平靜美麗,更感受到農村的純樸。我第一次親身下田,近距離觀察離收成不遠的稻米。

在回程的航班上,我罕有地要求了窗口位置。為甚麼?這個聽來或許是個很無聊的理由:因為我一看到飛機後退和工程人員完成了最後檢查的揮手,我就有一種很感動的情緒。說真的,他們的工作基本上只需要跟機師打個手勢以表示檢查完成便行,沒有必要一直向著飛機裡面的乘客揮手和鞠躬。好像我離開的那天,褔岡的天氣沒有甚麼好,那幾位工程人員就冒雨向我們道別,直到飛機開始向前行駛至最後一個窗口在他們面前溜走後,他們才登上工程車回去。

值得一提,我還看到一位日籍女地勤人員在下著微雨的環境,穿著三吋高跟鞋,沿著登機橋外的樓梯從地面走上橋內。她沒有半點狼狽,髮型和臉容還是保持著端莊的狀態,繼續她和駕駛艙的溝通工作!

專業精神和對他人的禮貌,值得我們學習和反省。我在想,如果相信前生500次回眸才換來這生的一次摖肩而過,我們大概都跟很多人都有著各種千絲萬縷的關係;雖然現在社會富裕和科技發達,還是有很多人在基於不同的因素下,一輩子只會搭一兩次飛機。畢竟他們沒有太認識機上的環境和規矩,我明白他們的行為偶爾難免會有點令人懊惱及匪夷所思。但是,既然這一兩次機會都給我們碰上了,我們又何妨對大家客氣和耐性點,為他們唯一的飛機體驗留下美好的回憶呢?

Wednesday, 4 September 2013

風立ちぬ

從來沒試過旅行的時候,在當地的電影院看電影。甚麼推動了我這次在日本的第一次?

就是日本動畫大師和音樂大師宮崎駿和久石讓合作的“風立ちぬ”,香港譯名為“風起了”。在日本看電影很貴,幸運的是我剛好遇上每月一次的感謝日,票價由本來的1800日圓,減到1000日圓。加上聽說電影最快都要在12月才在香港上演,所以我毫不猶疑就買票了。


之前在網路上已經找尋過一些關於電影的故事簡介,故此在沒有外語字幕下我也不至於完全不懂。

雖然宮崎駿有出來說過他們不能忘記歷史,還有故事帶有戰爭帶來的禍害,但是畢竟有一小部份提及到日本的軍國主義,個人覺得這部電影並不太適合在大中華地區上演。不管怎樣,兩小時長的故事既有友情,也有愛情和追求夢想的決心,相比一班的日本電影,節奏都是比較慢,可是情節和意思都很明顯。當中,主角二郎為了追求成為民航飛機設計師的理想,他失去了和家人一起的生活;患病的妻子亦黯然離他而去。到了最後,他的卻天才被用作為製作二次大戰的戰機,造成無數的傷亡。犧牲了那麼多,但是他達到的理想後的結果並不是他想要的。雖然戲中沒有說明他的患得患失,不過在他的腦海浮現出他太太的一句"あなた、生きて”,(意思大概是你要活下去),大概是有點後悔去追求這個理想。

看戲的一天下午,剛巧宮崎駿宣佈了引退,因此這部作品亦是他的最後一部。之前久石讓25週年演奏會,接近完場的時候宮崎駿突然上台獻花的一刻我看了十分感動。誰不知,他們再也沒有合作機會了。